时间:2023-12-09 18:13:00
天博在环保行业发生深刻变局的背景下,报告期内,公司全面升级了“生态+2025”战略,在“有质量增长,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要求下,围绕业务的深度融合与发展升维,坚定开启新发展征程。报告期内,公司一手抓集团化重组整合,集中优势资源,聚焦环保主业,完成各业态的实质融合;一手抓经营发展,精研技术,精准投资,精益运营,精细管理,实现经营业绩的稳步提升和经营质量的持续优化。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2.33亿元,同比增长15.65%;实现归母净利润22.87亿元,同比增长55.58%。
报告期内,公司正式更名为“北京首创生态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变更为“首创环保集团”,证券简称变更为“首创环保”。通过发挥集团化资源统筹与业务协同优势,以客户为中心,在实现客户价值主张的同时,推动公司有质量增长,可持续发展。新的公司名称、简称体现了公司对生态环保产业更加深刻的系统认知和更为坚定的战略选择。公司深入践行“生态+2025”战略,凝聚优势资源,聚焦环保产业,不断巩固环保业务主业地位,报告期内,公司环保主业取得长足发展,经营业绩呈持续上涨态势,城镇水务运营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2.34%,营业利润同比增长76.79%,固废环境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4.57%,营业利润同比增长52.04%。
城镇水务运营业务方面,公司实现新增投产水处理能力约146.04万吨/日。2021年天津、湘西等地新增供水产能,北京、天津、东营、临沂、新乡、青岛、娄底、汕尾、宜宾、仁寿、六盘水、合肥、铜陵等地新增污水产能,运城、龙庆、定州、安阳、恩施、娄底、海宁、务川、郯城、邵阳等地部分存量项目完成水价调整,供水收入及污水处理收入,同时公司坚持精益运营,通过识别各类关键生产要素和节点,积极调度,生产效率明显提升。
生态环境业务方面,福州、常熟、宿豫、将乐、昌江五个项目全面转商运,宿豫乡污改造、栾城区古运粮河、淮安黑臭水体治理等项目按进度确认收入。
固废环境业务方面,公司推动遂川焚烧、深州焚烧、玉田焚烧、鲁山焚烧及鲁山生物质、永济焚烧、杞县焚烧及杞县生物质、都昌焚烧等9个项目完成72+24小时试运行,实现新增焚烧建设转运营规模4,000吨/日,推动南昌焚烧二期、吉首焚烧、普洱焚烧、南乐焚烧等项目的工程建设工作。同时,海外业务疫情影响同比减弱,固废业务版块通过实施精细化管理,效益得到改善和提升。
公司始终关注投资项目募投管退全周期管理环节,严格项目准入与退出标准,以提升环保资产整体质量为己任,报告期内,一方面通过落实精准投资策略,重点布局优势区域和目标城市,优化投资标准,加强投资测算,轻重并举,优化了新增资产质量与结构;另一方面,通过制定项目退出标准,科学识别低效运行资产,坚定退出。
报告期内,公司累计新增项目74个,签约规模189亿元。公司加大轻资产市场拓展力度,明确了轻资产业务的投资原则与标准,建立市场拓展协同激励机制,密切跟进市场拓展进度,项目落地效果显著,全年累计获取轻资产项目51个,签约规模合计120亿元,较上年同期提升122%。其中,城镇水务业务获取项目31个,生态环境业务获取项目9个,签约规模分别为50亿元、67亿元。固废环境业务和工业大气业务新增签约轻资产合同额也实现同比稳步增长。重资产业务拓展方面,坚持精准投资,新增资产质量不断提高。报告期内,公司坚持高质量发展导向,制定了差异化的投资标准和策略,聚焦优势区域,力拓优质项目。全年累计获取重资产项目23个,签约规模69亿元。其中,城镇水务业务新签约项目21个、金额53亿元,新增水处理能力95万吨/日;签约、并购焚烧发电业务项目2个、处理能力4,400吨/日。以客户为中心、深入挖掘存量客户需求的效应凸显,新增项目中,74%来自于存量城市。同时,公司锚点重点优质区域,在省会城市贵阳实现突破。
报告期内,公司全面聚焦战略,加强资产管理,实现资产结构优化升级。公司累计完成深圳水务、通用首创、上饶填埋、平湖焚烧、新乡危废等项目退出工作。
公司持续开展精细化管理,以生产运营关键环节和要素为管理抓手,加强能力建设,推动项目运营效率提升,打造运营项目全周期管理方面的核心竞争力。报告期内,公司通过经营解困等专项行动推动存量项目提质增效,各细分业务存量项目运行情况显著优化。
城镇水务方面,公司建立了项目分类分级管理体系,形成从投资到工程建设,到运营管理的全过程事项督导机制。全年完成结决竣事项48个,新增转运营规模154万吨/日,未出现一起超概问题。同时,持续跟踪历史遗留商务或工程问题,有效化解了18个项目的重点风险事项;聚焦“水价、水量、水费、政策”等关键要素,持续提升运营效益。完成15家项目公司水价调整(其中供水1家、污水14家)。公司持续推动技业一体,通过技术改进等方式解决项目运行中的问题,其中,供水项目公司通过水泵、风机节能技改等措施,实现吨水电耗同比下降3.97%。
固废环境方面,公司注重高质量交付,通过集中采购,严格工程预算管控等方式,实现工程成本结余,同时通过制定并推进详细的工程计划,强化进度管理,确保项目按时交付。推进运营项目精细化管理,存量焚烧项目垃圾量提升1,040吨/日,杭州餐厨和鲁山收运2个项目完成贴费调价,运营期贴费电费综合回收率有效提升;制定技改实施方案,统筹技改实施,其中重大技改项目南昌焚烧项目锅炉增容,实现单炉锅炉蒸发量提升超过20%。
生态环境方面,公司主抓项目转商运,年内实现福州、常熟天博、宿豫、将乐、昌江五个项目全面转商运,固原、内江、三亚等多个项目部分转商运;同时,以客户满意度为抓手,推动项目稳态化运营。
报告期内,公司深入践行“生态+2025”战略,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加速构建科创管理体系,组建成立协同创新研究院,贯彻“技业一体”基本理念,稳步推进科技研发和技术产品化机制创新。
报告期内,公司深入推进科技项目全过程管理,包括4项国家课题、1项省级课题、3项集团重大研发项目及23项自主立项课题。其中,国家重大水专项课题顺利通过住建部组织的以张杰院士为组长的专家验收,形成5项科技成果,4项工程创新,开发了3个核心技术。集团重大项目“污泥处理组合工艺及关键设备开发”,形成污泥处置工艺2项、污泥处理设备3套、环保型复合脱水药剂4项、中试平台1个,开发的两套污泥工艺有效降低了投资和运行成本,所研发的设备在四个项目上推广应用,实现销售收入2,700多万元。自主立项课题方面,公司加强自主立项科技项目全过程管理体系建设,组织结题14项,新立项2项。同时,公司完成“中荷中心”一期成果总结并推进二期建设,公司第一个博士后培养顺利出站。
报告期内,公司技术荣誉屡有斩获,课题《市政水处理紫外线消毒与污染物控制关键技术》荣获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水陆网一体化智慧运营平台”(WEAM)成功入选北京市第三批应用场景建设项目,课题《基于低影响开发理念的城市雨洪调控方法及应用》获得宁夏水利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首创环境科技公司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共2项成果获得北京市新技术新产品(服务)认证。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授权专利总计565项,其中发明专利48项,外观设计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510项;软件著作权106项。
报告期内,公司围绕创新管理模式、挖掘管理价值持续开展管理创新工作。一方面,公司加强资产管理,发挥项目资产管理优势,寻求加速资产周转,提高资金利用率的新路径;另一方面,公司持续优化采购体系建设,加速各业态采购融合,通过集中采购的持续推进有效降低采购成本;同时,公司重视数字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业务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和业务运作效率。
按照“募投管退”的全周期视角,公司不断完善资产管理体系,增强资产经营能力,通过盘活存量资产等资产经营工作,优化资产质量,提高存量水务资产的流动性。报告期内,公司富国首创水务REIT于上交所正式挂牌交易,成为首批试点公募REITs中唯一一家以污水处理基础设施为基础资产的产品。为保证一个良好的公募REITs开端,首批REITs是监管部门优中选优的结果。本次REITs的发行将有效盘活存量资产,为环保产业资产定价开辟新途径,同时将会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产业资产质量。首创水务REIT作为全国首批行业唯一涉及水务领域的产品成功上市,是行业、资本市场、国家监管机构对公司精益运营能力的认可,是公司坚持长期价值主义的印证。同时,公司大力盘活存量资产并积极引进外部合作,积极准备益阳首创挂牌工作并完成了华容首创挂牌,同时推进ECOResourceRecoveryCentrePteLtd清算注销事宜;公司与住友商事会社深入合作,将山东区域内15家项目公司注入合资公司,在不丧失项目控制权的前提下天博,加速了资产的周转速度。
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完善“四个统一”采购管理体系,建立了覆盖“水务、固废、大气”3个业态的集中采购目录,统筹推进各业态开展集中采购,全年集中采购覆盖率达到42.3%,与集采前对比,节约成本近1亿元。推动采购技术标准化建设,全年完成4类10个品类设备类采购技术规范。同时,加强供应商注册、准入、战略合作及评价闭环管理,为加强沟通合作,组织举办6个品类分专业供应商大会。
报告期内,公司一方面加大各类职能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力度,迭代优化财务、协同办公、人力资源、合同管理等系统功能,并将成熟应用的系统适时推广至相应子公司、子单位;另一方面,公司同步推进业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报告期内,持续推进管网业务管理系统、云GIS管理平台、云抄表管理平台、云报装管理系统等信息化系统的需求分析与开发,深化业务数字化管理,强化业务管理的精准性和规范化。
城镇水务业务。十四五期间,预计县级以上城镇水务市场空间增长趋缓,村镇水务市场等下沉领域仍有可为;智慧水务成为行业发展的热点,中央提出“新基建”,进一步促进了智慧水务的发展。从城市化进程催生的配套服务投资需求客户需求更加体系化,厂网一体、供排一体、城乡一体等趋势不断增强,政府客户信誉度和支付能力是城镇水务业务最重要的考量之一。城镇水务市场集中度低,区域壁垒较为严重,资本类央企聚焦流域治理和区域治理新需求,纷纷跨界进入,水环境行业竞争不断加剧。
随着垃圾分类政策的推进和处理处置设施建设的完善,垃圾焚烧发电仍存在一定市场空间,城镇环卫千亿市场有待释放,场地修复进入快速发展期;市场前景依然广阔,存量需求集中在设备提标改造和新兴固废处理,增量市场从城市向县域下沉,从东部沿海区域向中西部区域转移,且客户更青睐生活垃圾焚烧协同处理其他垃圾的服务;精细化运营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成为行业的共识及竞争的关键所在。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补短板催生多元化的客户需求,对企业综合性处理能力提出新要求;政府推动居民收费,补充垃圾处理费来源,有利于推动行业健康发展;东部沿海和中部经济较发达地区仍是固废处理业务布局的优选之地。焚烧发电竞争格局基本确定,集中度上升,城镇环卫和场地修复行业集中度相对较低;行业参与者数量众多、类型多样,地方环保平台加速成立,大型央企、房地产企业及互联网企业跨界进入,市场竞争加剧。
生态治理业务。政策导向从传统治污防涝到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三水共治”需求升级,环保行业在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三者之间的平衡更加完善;从BOT、PPP到EOD,越来越多的经营责任推向社会资本,现代治理体系逐步完善,政府改革不断深化,更加侧重公共服务的出资人和监督人角色。项目规模不断扩大,非经营性资产占比加大,对投资驱动发展模式形成严峻挑战;生态项目的流域化和区域化,呈现多目标、系统化、长效、提质等特点,对全周期项目管控、高品质运营和数字化手段提出了高要求;政府客户需求存在区域级差,央企和平台公司成为新的客户主体。传统水务企业中,领头民营水务企业被国有化,回归细分领域;地方水司业务收缩,聚焦本地,打造地方性环保集团;新入场央企寻求专业运营合作。
资源能源服务业务。行业处于发展窗口期,在美国等发达国家,超过30%的节能项目都是通过EMC模式建造与营运的;国内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才刚刚起步,但国家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出台了多项优惠政策积极推广;产业规模巨大,产业总产值不断增长。根据国家碳达峰和碳中和发展要求,节能减排需求将持续爆发,环保行业本身也将进入资源化和能源化的新阶段,第三方服务存在较大市场空间,对企业专业化服务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行业企业数量较多,规模两极分化。
2022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对加快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作出全面部署。《指导意见》突出系统谋划、统筹推进,着力补短板、强弱项,优布局、提品质,提出构建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城镇环境基础设施体系相关要求,对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
报告期内,公司发布“生态+2025”战略规划,重新梳理并明确公司未来的业务发展方向,全面升级“水、固、气、能”业务组合,基于过去“水务+固废”业务布局,聚焦主航道,优化确定了“5+4+1”的业务组合,即城镇水务、固废处理、大气工业、生态治理、资源能源5个基础业务,工程技术、环保装备、智慧环保、资产管理4个价值链业务,科技创新1个支撑业务。其中,城镇水务业务主要围绕城镇供水、城镇污水、农村污水及污泥处置业务开展;固废处理业务以公司控股公司首创环境为载体,主要开展包括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及协同处置其他垃圾、城镇环卫一体化和场地修复等业务;大气工业业务以城市大气监测、咨询与治理服务,工业园区环境监测、咨询与综合服务,以及工业企业环境综合服务等业务为核心方向;生态治理业务主要业务方向为城市排水系统治理、城市雨洪及地表水体系治理和村镇环境综合治理;资源能源主要业务方向包括市政供热、工业园区能源综合服务、公共建筑节能降碳和工业设施节能降碳。价值链业务中,工程技术业务主要提供高端建造服务,确保高品质交付;环保装备业务以为其他业务提供各类装备制造服务提升业务投资拓展竞争力;智慧环保业务围绕公司数字化转型开展,推动公司业务模式创新,并实现对外销售;资产管理业务则以高效管理公司各类项目资产为重点,驱动资产周转率的持续提升。
其中,大气工业及环保装备等业务的开展,公司正通过收购和整合首创大气的方式实现,以完成公司整体业务布局。
报告期内,特许经营是公司环境服务业务的主要模式,通过BOT(建设-运营-移交)、TOT(移交-运营-移交)、ROT(改建-运营-移交)、DBOT(设计-建设-运营-移交)等方式与地方政府签订特许经营协议,在特许经营期内从事项目的投融资、建设、运营,提供达标稳定的基础设施服务,同时获得持续合理的投资收益。近年来,PPP模式逐渐成为公共基础设施项目运作的主要方式,政府将BOT、TOT、ROT、DBOT等类型项目以单个或打包的方式,与环保企业签订PPP项目投资合作协议或特许经营协议。随着公司在环保领域运营经验的积累、技术能力的提升以及品牌认知度的提高,EPC(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模式)/EPC+O(总承包+运营)、DBO(设计-建造-运营)、O&M(委托运营)等轻资产模式也成为公司业务拓展的新路径。
作为北京市国资委下属上市企业,公司在国内环保行业处于领先地位,拥有良好的社会声誉、广泛的市场网络、丰富的运营经验、领先的技术研发能力、多元的融资渠道。报告期内,公司通过深入研判,明确了未来战略方向和业务布局,描绘了清晰的发展目标和愿景,致力于成为值得信赖的环境可持续发展引领者。
首创环保于2000年4月上市,报告期内正式更名为首创环保。自成立以来,在北京市国资委、首创集团的带领下,经营业绩在行业内一直名列前茅,具有较好的发展基础和发展潜力。公司报告期内,对外发布了“生态+2025”战略发展规划,清晰描绘了未来发展方向和路径。
经过二十多年的深耕细作,公司已经形成全国性布局,备受各地客户认可。公司城镇水务业务经过20余年的稳扎稳打,水处理能力达到2,500万吨/日,位居国内水务行业前列;垃圾处理量总设计规模为约1,437万吨/年,拆解电器及电子设备量总设计规模约为320万件/年,尤其是江西、河南等地,现已形成比较优势。
公司聚焦主业,在主业领域拥有较强影响力,自2003年水务行业举办“水业十大影响力企业”评选活动以来,公司每年均位列十大影响力企业前列。公司固废业务子企业首创环境已连续十年跻身“固废行业十大影响力企业”名单。
一方面,公司针对传统水务及固废类项目,公司拥有充足的市场拓展人才储备,具备熟练的业务拓展技巧,完备的投资测算模型,标准且高效的项目投资流程与机制,为项目投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另一方面,公司已初步构建“水、固、气、能”多业态全产业链业务布局,具备为客户解决综合环境治理需求的能力。公司还将继续丰富业务类型和价值链条,未来可根据客户需求,提供一揽子环境治理服务。
此外,目前公司业务布局广泛,具备一定的城市客户基础,公司将已经营城市做为未来市场拓展的主线,充分发挥项目属地优势,增强客户粘性,提高存量城市市场占有率,持续挖掘城市市场网络的巨大价值。
经过超过20年的深耕细作,卓越的运营能力已成为公司在行业的名片,一方面通过精细化、标准化管理降低综合成本;另一方面通过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提升产出效率,持续提升运营管理水平。城镇水务方面,公司积极推动管理革新,充分发挥运营大数据的平台优势,持续缩小产销差率,降低吨水药耗、电耗。凭借规范运行的责任担当和卓越的成本控制能力,普遍得到了项目所在地政府的高度好评。固废业务方面,公司抓牢项目关键生产环节和要素,通过提升垃圾量、降低厂用电率、技术改造等方式,持续提升焚烧项目吨入厂垃圾上网电量,发电产能得到较大提升。其中,重大技改项目南昌焚烧项目锅炉增容,实现单炉锅炉蒸发量提升超过20%。
公司是AAA信用评级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现金流稳定,抗周期性强,拥有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公司于2016年至2021年在交易所共发行10次公司债产品、银行间市场共发行14次超短期融资券、8次中期票据,累计发行金额305亿元,平均发行利率约为3.91%。同时,公司围绕盘活存量资产、控制资产负债率、降低融资成本、赋能公司发展等方面不断尝试金融创新,实现多个金融产品的先行先试,树立了资本市场创新融资的典范。2021年6月21日,首创水务封闭式基础设施公募REITs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这是中国资本市场重要的里程碑事件,标志着我国基础设施公募REITs正式启航。本次“富国首创水务封闭式基础设施证券投资基金”项目,经公开投票和专家评审团意见,最终荣获2021年资产证券化“前沿奖”之年度最佳发起机构和年度最佳基础设施公募REITs两个奖项。同时,公司被评为上海证券交易所债券市场2021年度“优秀基础设施公募REITs参与机构”。本次获奖系资本市场监管机构对于基础设施公募REITs有效盘活存量资产,形成投资良性循环的高度重视,也是对公司积极参与国家重大金融创新试点的激励与高度认可。同时,对于公司在资本市场的创新形象、加深与投资者的联系、提高资本市场认可度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公司将继续加深对各种金融改革措施的研究,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盘活存量资产,优化负债结构,降低财务风险,助力公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公司持续提升科技创新管理水平。通过建立水固气能技术研发体系、技术产品体系、人才技术能力评估与激励体系等不断优化协同创新管理模式与制度,提高公司科技创新管理效能;构建“1个技术委员会+1个协同创新研究+N个专业科技创新平台”,承继中荷一期成功的“项目制+平台化”运作模式,积极探索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前店后厂”式密切融合,畅通产学研用链条,实现科技能力扎根。
公司不断增强综合技术创新能力。兼具产业发展与实际运营需求,深思布局科技创新方向,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公司充分发挥“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中-荷未来污水处理技术研究中心”、“首-哈未来水质净化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产业化中心”等科创平台作用,全力推进科技创新与产品应用推广,凝练产业化能力。公司先后与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知名高校搭建校企合作中试平台,构建首创技术生态圈,推动公司核心与前瞻性技术开发。设立中南大区研发分部,稳定运行东坝污水处理中试基地、徐州供水技术中试基地,启动建设污泥设备中试基地,夯实研发技术与产品的实际应用示范能力。
报告期内,首创环保集团已成立协同创新研究院,基于华为IPD优化科研管理流程,标志着科技创新工作步入正轨;完成10余项公司科研课题立项工作,推进重大科技项目实施,取得阶段性进展。同时,首创环保集团坚持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并行的发展路线,重视科技型人才和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科技人才序列管理制度已完成编制。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总设计规模为年处理垃圾量约1,437万吨及年拆解电器及电子设备量约320万件。公司固废在建产能中预计6,600吨/日将于2022年完成72+24小时试运行或并网发电,包括:江西省南昌市泉岭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扩建项目、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湖南省湘西吉首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云南省普洱市中心城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扩建项目、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河南省驻马店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等。
报告期内,公司签约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设计远期规模1400吨/日,近期实施规模800吨/日),收购河南省驻马店市驻马店泰来环保能源有限公司85.64%股权并购项目(设计远期规模3000吨/日,近期实施规模1800吨/日)。
报告期内,公司签约北京市东城、朝阳、顺义及任丘、福州、河南正阳县等地环卫项目,新增年化服务费12,726.75万元;签约北京市顺义区、阜阳市界首市、淮南市、瑞金市、上栗县等地的场地修复业务,外部合同额达11,104.3万元。
一是政策深耕绿色发展,利好固废、城镇水务、大气板块。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引领,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坚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持续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的政策蓝图愈发清晰,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二是“3060”目标和碳中和(1+N)政策体系明确,助力节能服务、工业降碳、生态修复板块发展。减污降碳协同治理将从能源替代、节能减排、循环利用、生态碳汇四方面发力。这将对环保行业低碳高效发展提出更高要求,促进固废处置、污水处理不断向资源化方向转变,同时为节能服务、工业降碳、生态修复市场带来稳定增长预期。
三是政策改革市场化导向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一方面,随着改革的深化,垃圾焚烧发电国补退坡、供水定价市场化和成本监审政策将逐步落地,对垃圾焚烧、城镇水务经营挖潜提出更高要求;另一方面污染者付费,专业化治理的第三方治理模式推广,为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等业务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四是客户主体由政府为主向政府和企业二元主体转变。随着污染监测、管控的政策和法律体系完善,政策趋向更精准科学、法制化。排污主体社会责任、法律责任界定更加精准、清晰,有效推动治污主体由政府向企业转移。
首先,服务模式由单点治理向系统化、综合治理、协同化转变,未来,以十四五黄河流域生态修复系统工程、生态治理+产业运营的EOD模式、静脉产业园向动脉产业园转变为代表的综合治理需求,将成为主流。
其次,以新技术驱动新产品、新业态、新需求成为关键,在投资红利逐步消失的大背景下,依托核心技术解决行业、企业痛点,实现降本增效,在渗滤液、生态修复、工业超低排放等领域孵化新的市场需求,成为构建护城河的关键。
再次,智慧赋能成为需求跃升的关键一环。线上加线下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将极大拓宽政府、企业客户的需求边界,建立公司业务与客户的深度绑定。最后,市场需求的绿色、可持续导向强化。在碳中和、碳达峰背景下,EPC+O项目数量持续增多,客户对产品的绿色、环保品质要求提升。
一方面,资本属性的国有企业与技术和服务属性的民营企业,经过前期的整合,初步形成了国民互生的生态格局;同时随着大型央企、地方性国资以资本、资源优势为切入点,跑步进场,行业竞争强度逐步提升。
另一方面,产业发展从跑马圈地进入资源整合优化的新阶段,未来围绕产业链的前后向整合,将形成一批平台型企业,竞争主体也将向全产业链经营的平台型公司转变。基于新的竞合关系情境,企业的核心竞争要素将主要聚集于技术、管理、产业链整合三个方面。
未来,能否契合市场需求,培育领先的综合技术方案定制能力,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实现产业链的横纵向整合,将直接决定企业的竞争位势。因此,以技术、管理、整合能力驱动的轻资产业务,须成为公司重点发力方向。
报告期为“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经济社会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复杂变化,公司所处环保行业当前也正经历变革转型,项目释放空间收窄,行业驱动要素发生结构性变化,客户需求升级。在此背景下,公司全面升级“生态+2025”战略,提出“共建清洁、美丽、繁荣的幸福家园”的企业使命,更关注公司对经济社会的贡献,秉持“成就客户、持续创新、至诚至信、共担共享”的价值观,坚持客户需求导向,坚持高质量发展,内生能量,外聚资源,在“开拓城市化、项目产品化、价值多元化”三元驱动下,持续加固客户黏性,优化资产结构,培育核心竞争力,推动“高质量、稳增长、可持续、新发展和高价值”五位一体指标的持续向好,实现“有质量增长,可持续发展”,推动公司朝着“值得信赖的环境可持续发展引领者”的愿景不断迈进。
2022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公司积极应对,拥抱变化,在“生态+2025”战略引领下,以释放集团重组整合红利为主线,聚焦“融合、发展、升维”三大主题,稳步推动“五位一体”指标持续向好。具体将开展以下三类工作:一是夯实发展基础,匹配集团化运作模式。梳理并优化组织管理架构、管控体系和业务运作机制,为业务进一步融合奠定基础。同时,加强基础管理,提高服务意识,保障业务安全高效开展。二是强化协同发展,发挥集团化平台运作优势。深挖市场协同潜力,统筹市场管理,优化投资策略,充分调动城市公司及业务拓展区积极性,实现跨业态订单获取;推动实现规模化管理增利,通过战略集采等方式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完善风险防控体系。三是启动发展升维,培育新生发展动能。各业态积极修炼内功,提炼富有竞争力的能力和产品;完善科技创新管理体系,建立IPD(集成产品开发流程)流程,加大研发支出,形成技术产品解决方案;进一步推动标准化及信息化建设,助力业务管理能力提升。
城镇水务、固废处理等传统PPP项目市场日趋饱和,同时,行业所固有的地域属性加大了公司进入新水务市场的难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司业务扩张的速度。另外,随着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等大型投资项目的涌现,众多工程企业、金融机构纷纷跨界进入,水环境行业竞争不断加剧。
应对措施:公司积极调整经营思路,通过深耕城市、增强客户黏性,寻求市场策略的升维,通过加快推进项目产品化,推动业务模式的升维,通过深入挖掘多元价值,探索业绩增长路径的升维。开拓城市化、项目产品化、价值多元化“三化驱动”是我们的破局之道。开拓城市化体现了市场策略的升维,关键在于依托全国化项目布局优势,通过重点区域持续深耕,强化市场护城河,推动从“行商”到“坐商”的转变,从而在项目“内卷时代”脱颖而出。项目产品化体现了业务模式的升维,关键在于发挥已有大量项目的运营优势,加速推进项目“技投建运”闭环,并识别和提炼关键的能力与技术,进一步封装为模块化产品,实现对外销售,推动从经验到科学的转变。价值多元化体现了增长路径的升维,关键在于依托集团化的业务组合优势,从过去单产品的市场拓展,扩展为单客户的全产品服务,提升盈利能力,推动从规模到效益的转变。
由于公司业务的生产成本均受电价、药剂价格及人工成本等多因素影响,存在一定波动性,如生产成本上升,将对公司年度经营计划目标实现带来不利影响。同时,在需求紧缩、供给冲击、预期减弱的三重压力影响下,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客户寻求最优性价比的环保问题解决方案,更加注重成本、质量等核心要素。
应对措施:一方面,公司通过统一供应链标准,提高品类集中度,扩大采购批量,进一步降低公司采购及运营期成本与管理复杂度,为公司实现了高品质交付、高标准迭代、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公司聚焦经营性现金流,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沟通,建立良好的政企关系,加强回款调度。三是加强技术和业务融合的意识和实现路径,充分利用公司产学研用结合的技术研发能力,通过技改、研发推广等实现技术导入,既满足高品质交付标准,同时进一步降低成本。公司部分运营项目通过新技术导入,生产效率有较大提升。
ChatGPT3.5问世一周年,生成式AI热潮剑指何方:多模态、生态融合……
证监会、国资委:支持中央企业发行绿色债券 发展节能降碳、环境保护、资源循环利用、清洁能源等各个产业
证监会、国资委:支持中央企业发行绿色债券 发展节能降碳、环境保护、资源循环利用、清洁能源等各个产业
1年存单利率与10年国债出现3年来首次倒挂,机构:短端信用由于较高的票息更具配置价值
投资者关系关于同花顺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运营许可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英才用户体验计划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7
Copyright© 2013-2023 河南天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HTML地图 XML地图 非商用版本备案号:沪ICP备10018461号